近兩年最受西方科學界關注的超級營養素是什麼?答案非維生素D莫屬。

 

 

長期研究維生素D的波士頓大學醫學中心維生素D、皮膚和骨骼研究室主任何立克(MichaelF.Holick)指出,每個細胞都有維生素D的接收器,這絕非偶然,因為幾乎身體所有功能運作都要仰賴它。過去幾年的研究觀察也有相同結論,維生素D缺乏似乎和癌症、心臟病、糖尿病、憂鬱症、免疫疾病息息相關。

 

■心臟病

 

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認為,缺乏維生素D的人出現血管狹窄的比例較一般人高八成,原因可能和維生素D控管人類基因組中200多個基因、以及調控體內發炎機制有關。丹佛大學醫學院針對3400位美國人所做的研究也發現,老年人如果體內維生素D含量不足,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比攝取足維生素D的老年人多3倍。

 

■糖尿病

 

維生素D影響胰島素的製造,研究顯示,缺乏維生素D的兒童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機率較一般孩子高2倍。英國研究也認為,中、老年人若攝取充足的維生素D,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可降低55%。

 

■憂鬱症

 

維生素D一旦缺乏,易導致副甲狀腺分泌的荷爾蒙增加,過於活躍的副甲狀腺常與憂鬱症有關,2008年一篇文獻回顧研究就提到,六篇重要研究中,有四篇認為憂鬱症和體內維生素D濃度過低有顯著相關。

 

■失智症

 

芬蘭學者追蹤3000人的血液樣本長達30年後,發表在2010年美國《神經醫學期刊(ArchivesofNeurology)》的研究發現,維生素D對人體免疫系統、神經系統的調節都有重大影響,血液中維生素D含量較低的人,罹患巴金森氏症的機率比一般人高3倍。

 

■慢性疼痛

 

維生素D缺乏被視為慢性疼痛的危險因子。英國倫敦兒童健康研究所在英國《風濕症年報(AnnalsofRheumaticDiseases)》發表研究指出,維生素D不足可能是婦女罹患慢性疼痛的主因。另有研究指出,維生素D對緩解更年期婦女頭痛症狀有正面作用。

 

■癌症

 

維生素D和癌症的相關研究很多,目前以乳癌、大腸直腸癌和攝護腺癌的證據較確實,體內維生素D含量足的人,較少罹患這幾種癌症,或罹癌後存活率較高。

 

■氣喘

 

維生素D和免疫系統的關聯也是熱門議題,加拿大研究歸納近60年醫學文獻認為,身體缺乏維生素D的人,肺功能較差,呼吸道容易對外來刺激反應過度,因此氣喘容易發作、甚至惡化。

 

■少生病

 

維生素D還有抗病毒的效果,耶魯大學2010年研究發現,體內維生素D含量較高的人,生病機率較維生素D含量低的人少一半,就算他們感冒,也能在幾天內復元,主要因素是維生素D可動員體內的白血球細胞以對抗病毒,因此,多曬太陽確實能增強抵抗力。

 

98%國人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不足

 

歐美科學家幾乎將維生素D捧上天,譽為營養界的超級明星,但反觀國內,相關研究卻寥寥無幾。因為90%的維生素D可透過皮膚照射太陽時接收UV-B紫外線自然產生,台灣地處亞熱帶,日照充足,民眾理應不會缺乏。

 

日曬,攝取九成維生素D

 

維生素D究竟怎麼補才?國際間眾說紛紜,維生素D擁護者何立克主張,不論日曬時間多寡,每人每天都要從膳食或補充劑中攝取25微克。

 

美國醫學研究院(InstituteofMedicine,IOM)也在2010年11月上修維生素D的飲食建議量──70歲以下,每人每天應攝取150微克;71歲以上則是200微克。

 

不過李美璇認為,應該鼓勵民眾多曬太陽,從大自然中獲取免費的維生素D,而不是一味提高飲食建議量,以免變相要民眾尋求補充劑。「IOM的建議是針對『極少曬太陽的人』,但台灣人一年四季日曬都充足,根本不必吃到這麼多。」

 

因此她建議遵循衛生署的「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(DietaryReferenceIntakes,DRIs)」吃維他命D就已足,也就是:

 

●出生~1歲:10微克

 

●1歲~50歲:5微克

 

●51歲以上:10微克

 

維生素D有助預防乳癌

 

李美璇分析三軍總醫院200名乳癌個案的飲食紀錄,換算成維生素D的攝取量,並與對照組比較,發現無論是膳食或補充劑來源,病人組攝取維生素D較少,尤其飲食中攝取足的維生素D,對於停經前婦女有顯著保護作用,停經後族群則無明顯差異。

 

因此她結論,對於停經前且正常體重的台灣女性,攝取充足的維生素D有助於預防乳癌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IS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